分享到:
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
时间:2020.10.20浏览:6616次 来源:福建教育杂志社

   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施世杰


   《福建教育》9月刊(2020年第37期)关注了劳动教育在高中阶段的落实问题,学来受益颇丰,结合笔者的思考,现就如何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提一些粗浅的认识。

   一要强化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。劳动教育作为“五育并举”的重要一环,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只强调“德智体美”的时代,我们更多的只是强调了人的协调发展,强调了怎样成长,而没有回答“为什么成长?为什么发展”,劳动教育的纳入有效回答了“我为什么要学习”“我要到哪里去”的哲学问题。教师能不能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,在学科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的新要求,强化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意识,是事关劳动教育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的前提。我们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,提高教师的政策水平,不断增强教师落实劳动教育的自觉性。

   二要严格落实劳动技能教育课程。在劳动教育中我们强调兼顾劳动技能教育和劳动价值观教育,但是价值观要生成和内化,需要有学生外在的体验为基础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劳动技能教育是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基础。在中学劳动教育中我们要着力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,构建“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,以生活教育为辅,经常性参与服务性劳动”的工作思路格局,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,开设好劳动课程。

   三要强化基于学生体悟的表达交流。相对于劳动技能教育,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劳动观念教育,重在强化劳动价值观的塑造,它属于认知层面。从教育心理学上看,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,最有效的办法在于突出学生自我体悟,要强化学生在体悟基础上的“评”与“述”。不管是语文学科强调的“阅读梳理”,还是政治学科强调的“议题式教学”、历史学科强调的“主题探究”,或是生物学科强调的“科学实验”,都指向学生的主体性,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思考、表达、交流,甚至是争辩。

   四要突出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。相对于专门的劳动课程,学科的渗透与融合润物无声、潜移默化,更容易入脑入心,但它不好监管,容易被忽略,在学校实践中要突出评价这个重要保证。学校要加强制度设计,树立各学科的工作典型,形成正向激励。同时,要加强典型案例的研究,从理论和实践双向进行概括总结,进而形成工作标准进行推广,实现兜底,确保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福建教育杂志社 中文域名:福建教育杂志社.公益 ©2024 FUJIAN EDUCATION JOURNAL
电话:0591-87091759 | 传真:0591-87091891 | E-mail:fjedu@fjedu.com.cn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162号 | 邮编:350003
闽ICP备12019319号-2 | 本网站支持
IPV6
| 网站建设:海西天成
福建教育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
在线阅读 我要互动 我要投稿 我要订阅 返回顶部